拜登政府在宣布重新豁免352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后不久,再次对中国施加贸易压力。
据路透社3月25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本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将不再袖手旁观,将以更积极的态度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施加压力,要求其改变美国所谓的扭曲市场贸易做法。
戴琪声称,美国正准备采取新的对华贸易政策,通过更新更有效地捍卫自身经济利益,更好地与中国竞争,但她没有提供具体细节。
戴琪说:我们不会停止敦促和挑战中国进行改革和变革。但我们不能继续袖手旁观,等待中国做出决定。我们需要打开游戏规则的新页面。
路透社:美国贸易代表表示,美国不会袖手旁观,这将加大对中国的压力
她声称,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解决了与其他国家的长期争端,如与欧盟和英国的17年飞机补贴争端、与欧盟、英国和日本的4年钢铁和铝关税争端,以应对中国构成的更大威胁。
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下一步可能会对中国进行新的贸易调查,这可能会导致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甚至禁运。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赖因施认为,美国政府也可能根据1930年关税法337条的规定采取行动中国违反知识产权保护。
报告称,美国国会也在考虑立法,采取措施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并加强调查和排他程序。
美国前高级贸易官员杰米森·格里尔表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为未来对中国的行动提供参考。
但戴琪说,一刀切的方法不会奏效。这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两个不同的经济体,两种不同的情况,如果真的混为一谈,对我们来说会很危险。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抵达仁川机场。她将与韩国官员就关键部件的供应链和钢铁关税等未决贸易问题进行会谈。(澎湃图像)
当地时间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已在301条款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中恢复,涉及前549种待定产品中的352种。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国的豁免将有助于恢复相关产品的正常贸易。中国一直认为,美国单方面征收关税不利于中国和世界。在当前通胀上升和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希望美国能尽快取消中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根本利益,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尽快恢复正常轨道。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前院长、全球智库(CCG)邀请高级研究员霍建国主动宣布实施部分豁免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面临美国政客和商界的压力;二是美国国内通胀的压力;三是美国中期选举的压力。这些因素表明,美国对中国的部分关税豁免主要取决于其国内因素,而不代表对中国的妥协和让步。
霍建国说:对中国的启示是,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推进高水平开放,不断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空间,以高水平开放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