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式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图/中国政府网。
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式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努力解决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是一个老问题。就在全国人大前夕,一项72242名年轻人参加的调查显示,在各种两会议题中,就业创业已成为受访年轻人最期待的两会议题,占74%。与此同时,68%的受访者认为就业歧视是最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政府不断呼吁消除社会层面的就业歧视,另一方面,一些雇主仍在增加就业人员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在矛盾下,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需要改善就业保障,为就业人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就业环境。
事实上,今年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也特别关注就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逐步放开公务员招聘的35岁门槛,倡导全社会招聘消除职场年龄歧视;民进中央进一步提出,要及时开展反就业歧视立法调查,尽快出台反歧视就业法,为公平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2021年11月28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各考区统一举行,考生进场时复习。图/新华社。
以所谓的35岁门槛为例,这是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全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它有自己的特殊时代,但受到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模仿,在整个就业市场形成了人才限制。即使在今天,35岁门槛仍然是一些专业人士的玻璃天花板。
但很明显,与30年前相比,当今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35至45岁是一个积累了足够积累了足够的社会和工作经验,可以为该领域创造更多价值。因此,对年龄等因素的限制仍然被视为工作场所的硬门,这有点简单和粗糙,不合适。
我们常说不要限制生活,但一些雇主人为地给雇员贴上限制性标签,如年龄、性别甚至地区。这似乎在筛选劳动力,但实际上也给雇主带来了限制发展的枷锁。
35岁门槛只是职场歧视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打破这个门槛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消除歧视,创造公平透明的就业环境,不仅要抹去招聘通知中的年龄、性别等硬门槛,还要消除一些单位就业意识中的软门槛,真正做到任人唯贤。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也需要主动引导和规范就业市场。预计防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的具体措施将及时细化,尽快为专业人士创造更公平、更友好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