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条例》自3月1日起正式实施。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算法是看不见的,但它对我们的互联网体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算法是什么,算法是如何知道用户的偏好的?算法推荐显然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曾经备受期待,但现在为什么要偏离呢?什么样的算法是一个好的算法?
算法是什么?
数字评论员黄浩认为,在信息内容被数据化后,倾向性内容的同步是不可避免的。当用户越来越关注某些内容时,平台算法会判断用户更喜欢这些内容,从而推荐更多相关内容,吸引用户在平台上停留更长时间。用户停留时间越长,平台获得的用户数据就越多,推荐的内容就越准确。
虽然算法可以准确地推送更多我们感兴趣的内容,但有时它会阻碍我们了解现实世界。黄浩说,传播学中有一个概念——信息茧房,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总是接触类型的事物或相同的观点,我们会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然后自满。例如,在新闻传播领域,媒体有必要为公众筛选信息,当内容事实支持不足时,一些我们媒体会倾向于排水,只要用户同意这种观点,算法就会极端倾向于推送相同的观点或立场,导致用户认为世界是这样的。同样,一些购物平台的大数据也使用了信息茧房效应。
不同年龄组对算法推荐服务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黄浩指出,总体而言,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相关算法管理需要更加严格。未成年人接触较少,缺乏经验,缺乏判断力,容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因此,应注重避免算法信息对其思想和思维的影响;老年人的思维能力和视听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虽然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他们缺乏信息,不容易做出客观判断。因此,算法控制应注重避免欺诈,特别是金融欺诈。
个性化服务能成为借口吗?新人优惠券是杀熟吗?
对于大数据杀戮,一些企业认为它提供个性化服务,所以价格不同。这句话成立了吗?此外,发放新优惠券是否属于杀戮行为?
黄浩认为个性化服务是一个借口,改变了概念。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平台提供不同的价格,但服务是完全一致的。例如,购买机票增加了免费停车服务,但价格为100元,单独购买停车服务的成本也为100元,相当于捆绑销售。
真正公平的交易应该是平等对待所有的服务项目。以新优惠券为例。如果平台在第一次购买产品时向所有新用户发放统一金额的优惠券,则平等对待,不涉及杀戮问题。
作为用户和消费者,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被大数据杀死了?
黄浩说,很难发现直接与朋友比较可能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一些手机产品将开发一键多搜索功能,用户搜索商品,可以得到四个平台的价格:如果没有其他方法,选择这个功能平台可能是最好的方式,这种技术手段至少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